金融科技圈> 金融科技> 区块链> 文章页

当新技术遇上老问题–区块链相关金融诈骗案例

摘要:加密货币、区块链相关的名词在近年成为热潮,从金融科技圈吹起的风潮也逐渐席卷一般大众。

来源:网易 日期:2019-02-20 15:02

500848092_wx

加密货币、区块链相关的名词在近年成为热潮,从金融科技圈吹起的风潮也逐渐席卷一般大众。当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成为身边的家人朋友茶余饭后的话题;当企业和区块链扯上关系股票就大涨;当实际项目不明的ICO充满市场随之而来的,除了改善企业、生活的新技术应用,以及投资成功和募资成功的快乐人们;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许多相关的骇客、诈骗和(线上)攻击事件。

政府监理赶不及新兴技术的旋风。在缺乏监管的现况下,对技术理论、产业应用和市场实务都有更全面的了解,是避免在区块链热潮里迷航的不二法门。本文将针对数位货币、ICO相关投资、以及区块链的产业应用多方面分析,期待能提供读者一些注意事项。

加密货币交易风险

女人与数据窃听的监视器上显示

「时下流行虚拟货币投资、交易,因其经常打着高利润、短期回本,吸引民众盲目投入,诈骗案件据此层出不穷。」苹果新闻用短短一句导言引出了台湾截至目前为止查获具代表性的加密货币相关诈骗、攻击事件。分析这些案件,可以看出它们不是打着「短期高获利」吸引投资人「呼朋引伴注入资金」的庞氏骗局;就是目标为加密货币的抢劫。

加密货币在近年大涨,使得许多早期投资者和矿工大赚一笔、财务自由。媒体的大量露出,创造出一种「好像大家都搭上热潮赚了一票,但我却还没加入」的紧张感,再加上大众对于新兴技术机制还不熟悉,使得庞氏骗局趁虚而入。庞氏骗局的特色就是利用后来的「投资者」(下线)的钱回缴给前面的「投资者」(上线)当作回报,透过短期获得高利润引人受骗。这个1920年代就已经发展成熟的骗局一直以不同形式和稍做变化不断吸金,目前也搭上加密货币的热潮,以此作为名目引人受骗。

不只是新瓶装旧酒的诈财骗局,加密货币交易也伴随了许多犯罪事件。从线上骗帐号、交易不付钱到线下交易抢劫、强逼转帐(币)都有。其实,这些犯罪几乎都是一般社会案件中常见的手法,只是加入了虚拟货币的元素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虚拟货币交易而兴起的交易所相关骇客事件。有别于传统犯罪,这类事件因为缺乏监管,以及虚拟货币加密、去中心化的本质而难以咎责。不只造成交易所、投资人的大规模损失,甚至也会影响虚拟货币的价格。

骇客事件可以大略分为两种:一种是攻击交易所,透过瘫痪其交易引发投资人恐慌、抛售加密货币。骇客就能在低点买进货币,赚取价差。另一种骇客攻击方式,是透过网路钓鱼等方式窃取投资人的电子钱包私钥(可以理解为密码),就能直接把电子钱包中的加密货币转出。无论上述哪种攻击,骇客攻击的目标都不是区块链演算法本身。骇客事件频传无损于区块链安全性和不可篡改的特性,也是区块链相关应用、货币仍旧炙手可热的原因。

上述两种方式被结合应用在近期币圈热议的币安攻击事件中。三月七日深夜,骇客透过操作币安投资人钱包中的数位货币,将数种小币换成比特币,引发恐慌抛售。骇客再用比特币去高价收购代号为VIA的Viacoin(维尔币),使VIA的价格飙升以进行后续操作。此事件中,骇客不只以多个帐号预先在币安存入VIA,期望透过操作价格买低卖高;当币安察觉骇客活动并冻结所有买卖,骇客也已经在其他交易所部署了卖单。就算不能在币安提币收割,也能透过操作这个有一定量体的交易所所造成的波动,直接影响虚拟货币在世界各地其他交易所的价格,进而在分散各地的交易所中获利。本攻击活动中话题最热的就是这种透过在A交易所操作却不在A而是预先安排好在其他交易所获利的「去中心化骇客攻击」,其背后架构近似于证券期货市场的做空卖空和内线交易;而统合骇客协同作战,组织性地发动攻击才是最困难的部分。

钱财的聚集自然会吸引想从中图利的人,过去一些不正当的图利手段,例如网路钓鱼诈财、各种骗局、强盗抢劫,或是价格炒作、内线交易等等,都会在虚拟货币的热潮中反覆上演。如果一桩交易实在太梦幻,那往往就不是真的(If it's too good to be true, it's probably not true),避免损失的不二法门,就是不要利欲薰心并对所有环节更加谨慎,且对交易内容全面了解。例如,了解交易所的功能与性质:交易所和传统银行的性质不同,使用交易所应只作交易的功能,避免把资产存放在交易所。交易完成就将资产转至个人钱包,能有效降低成为攻击目标的风险。

投资ICO风险

除了在交易所上交易加密货币,也有许多人透过参与首次代币发行(ICO)的方式融资或投资。创业公司透过发行代币的方式,将代币与公司项目、服务挂勾,并依此向大众募资。这些代币可以在市场上和法币或其他加密货币交易,也可以用于交换该公司/项目的服务。对公司来说,发售代币不止能够得到资金,也能鼓励投资人使用他们的服务。而对投资人来说,若市场对该服务或代币趋之若鹜,就会使币值上升,使早期投资的投资人有利可图。

看似双赢的募资模式,在区块链热潮中越来越热门,再加上缺乏监管、技术门槛降低,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发行ICO.各行各业纷纷发行ICO,像是只要有一个点子并和ICO挂钩,就有源源不绝的资金;投资ICO也成为一种流行。但许多人对新科技过度乐观,而忽略其风险:其实,撇除ICO这个募资手法,创业的基础模式不会改变,最重要的还是项目内容。若项目失败或本身没有意义,挂钩的代币就成为垃圾。缺乏监管也使得面对诈骗往往难以咎责。

无论有没有ICO,都不会改变创业本质上成功率就不高的市场事实。以太坊创办人Vitalik Buterin 表示,「有90%的新创公司失败了,这是既定的事实。而另一个事实是,那些基于以太坊代币标准ERC-20的代币也应该有90%将会(价格)归零」。新科技的热潮让许多投资人的注意力过度聚焦于代币,反而忽略了最根本及重要的项目内容,和市场的基本常识。

彭博在2017年时,针对金融科技(FinTech)的金融体系的风险提出警告,认为未来可能的金融危机不会再由华尔街(传统金融与证券交易)引发,而很可能会从矽谷(科技新创、金融科技)开始。

许多区块链相关的金融科技,包含ICO,都是政府监管能力目前未及的新兴技术。这种缺乏监管的生态类似于金融危机前的华尔街。讽刺的是,因为金融危机使政府、华尔街的信用受损,开启了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的蓬勃发展;但缺乏监管以及加密货币的投机套利性质,却使得加密货币的经济体系有走上金融危机的回圈的可能。

在币安事件中,骇客透过攻击币安从其他交易所获利的去中心化攻击方式,似乎印证了彭博对于相关新创公司「可能无法承担风险,当危机发生时,也缺乏合作协调,阻止灾害扩散的机制」的警告。根据报导,目前币安不只祭出等值于25万美元的悬赏金要抓骇客,也计划与其他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共同建立悬赏联盟,防范骇客攻击。

产业应用的注意事项

区块链的应用应该从解决问题的动机和需求出发,将本来就有价值,但在过去因为成本过高而无法形成的服务,利用区块链的特性大幅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率。区块链作为革新的技术和工具,的确有潜力使很多过去因为成本或技术很难实行的计画变得可以被执行,但真正有价值的其实是这些项目本身能够解决问题、回应需求的能力。产业、媒体对技术本身的过度吹捧不只让议题失焦,也使市场上出现许多为了应用区块链而应用区块链的项目。但事实上,区块链不适合应用在所有产业,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举例来说,谈到区块链的好处,一定会提及资料公开透明、不可窜改。依此特性,某些电商公司就用区块链做物流纪录和认证,供消费者查询,期待提升消费者对其商品的信心。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虽然能够保证链上的资讯公开透明、不可篡改,智能合约也可以降低认证、稽核和保存处理大量资讯的成本;但区块链不能判断写入的资料的真伪,以及资讯在进入区块链系统前的管理。也就是说,虽然上了链的资讯不能被窜改,却不代表链上的资讯就都是真实无误的:如果写入资料作假,认证的结果也会有误。区块链是否能解决电商常有水货、假货的根本问题?或许还有资讯上链前的最后一哩路要走。

此外,目前多数的区块链产业应用,就算能够提出实际解决问题的项目,也主要是公司表示自己在新技术发展不落人后的示意用途,或是该项目还在非常初期的阶段,在市场实务上,其实没有太多的实质优势或实际的成效。就算区块链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有技术上的优势,在实务上还是需要相关业者和政策的协调,才能做出真正的效率[注一].

注一:

根据哈佛商业评论,一个新技术是否被世界应用的程度跟其创新度(novelty)以及节点的复杂度(complexity)相关。

创新度:越新的技术需要越多的努力去让使用者了解并且信赖。

节点的复杂度:此外也需要不同领域、层级的角色共同合作以创造该技术的价值。

新技术有价值是因为能解决老问题,但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会遇上有人想揩油的老问题

在「区块链」、「去中心化演算法」这类多数人不熟悉的新兴专业名词包装下,缺乏理解、媒体热潮以及一窝蜂地投资,导致区块链被过度神话成为企业与投资人带来热钱的万灵丹。其实,把区块链理解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或技术,就能理解重点应该回归到「如何应用工具解决问题」,而非聚焦在工具本身。如果应用得当,区块链对于改善许多市场、生活上的痛点有其价值,但并不是所有产业都适合或需要「去中心化」、「区块链」、或「数位原生代币」,比起加密货币本生的涨跌,更应该去注意其应用的项目是否有实质意义或能解决什么问题。

此外,市场的基本规则和一般资讯安全、交易安全的常识,并不会因为应用新兴技术而有改变。想搭上热潮、分一杯羹是媒体、市场和投资场景的正常生态;而有大量资金涌入的地方就容易吸引犯罪也不是新闻。多数区块链相关诈骗只是用新兴技术的新瓶重新包装庞氏骗局的旧酒;市场炒作、内线交易或是盗帐号、盗刷的资安问题也都不是新议题。当这些老问题结合新技术翻玩出更有效率、更迷惑人心的诈欺手法,场景也从线下扩张到线上,且监管与政策的脚步还跟不上新兴科技和市场热潮的时候,在想着获利之前,对该议题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更谨慎的态度,才能确保你不会迷航在这一波区块链的浪潮中。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