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圈> 金融科技> 云计算> 文章页

信中利董事长汪潮涌:借鉴美国VC/PE行业经验 长期支持国内科创投资

摘要:2018年,资本市场风云变幻,金融机构、投资人、企业经历了重重考验。历经近10年高速发展的股权投资行业也在估值、退出、资金端和资产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来源:金融科技圈 日期:2019-01-22 15:59

500545334_wx

2018年,资本市场风云变幻,金融机构、投资人、企业经历了重重考验。历经近10年高速发展的股权投资行业也在估值、退出、资金端和资产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洗牌在即,也是抛却浮躁,在锻炼中修能,在价值挖掘上蓄势,最终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良机。

2019年1月16-18日,由融资中国、中国投资论坛主办,融中母基金研究院、融中网、融中集团协办的“2019融资中国资本年会”在北京四季酒店隆重举办。此次会议以“越”为主题,对行业生态进行全产业链的观点挖掘和问题探讨,共同寻找新时代下“心”的动力,迎接春的脚步。

18日,信中利资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中国基金业协会创投基金专业委员会联席主席汪潮涌以《从国际经验看中国VC/PE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为题发表致辞。

以下为“2019融资中国资本年会”中,信中利资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中国基金业协会创投基金专业委员会联席主席汪潮涌的精彩演讲实录,由融资中国整理。

尊敬的朱总,主办方,还有各位同行、嘉宾和LP、媒体朋友们:

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大家就中国创投业发展的机会与挑战做一个分享。

这个话题是老生常谈,大家知道机会永远存在,挑战永远巨大。我今天就回顾一下中国创投行业二十多年发展的历史,横向从国际上做一些比较,纵向从中国二十年创投行业的发展历史和经验看未来的机会与挑战。

我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第一点:以美国VC与PE行业发展的历史和经验与中国创投行业做一个比较;第二点美国创投PE行业对经济的助力;第三点国内PE和VC行业面临的挑战;最后看看行业的机遇。

中美VC/PE行业发展历史与现状对比

中国创投VC/PE行业和美国有二十年左右的差距,中国最早的VC的是1986年成立的中创,可以说中创生不逢时,因为那时中国还没有证券市场,上交所、深交所是1992年才成立,中创的成立注定要面临退出难的问题,最终果然夭折收场。直到1998年才有一批机构先后成立,如深创投和信中利,同一时期,还有一些硅谷来的创投基金在国内设立机构。我们把1992至1998年这段时间称为中国创投行业的萌芽期,1998年至2009年这十年是起步期,2009年到现在进入发展期。

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国基金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美国仍有一定差距。

一、从规模方面看。1999年,我们刚创立的时候,全国只有不到二十家创投、PE机构,到现在已增长至两万五千家投资机构。在基金管理规模上,1999年深创投的基金管理规模在十个亿人民币左右,今天已经达到三千亿人民币。整个基金行业规模也已超过十二万亿人民币,VC/PE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构从业人员、机构数目、管理基金的规模,支数都有翻天覆地的增长。但横向来看,中国机构的数目是美国的八倍,管理规模却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美国三千家左右的专业机构,管理基金的规模超过12.5万亿美金。从机构竞争力来讲,中国创投、PE行业还是远远低于美国的同行。

二、从资金来源看,中美PE、VC行业资金的来源不同,美国主要是以机构投资人为主,中国45%的资金来自于高净值个人,其中包括很多的民营企业家。投资行业分布上,差距并不大,中美创投行业投资的方向是趋同的,重点布局信息、技术方向。尤其是在VC阶段,中国VC和硅谷VC几乎是同步的,方向非常类似。但PE投资双方的差别较大,美国大型PE机构如华平、凯雷等以IPO投资占主导,杠杆收购规模大,单个项目投资的金额大、期限晚,有很多是上市并购。中国PE大部分投资都集中在VC晚期或者成熟期和扩张期,跟VC交界是非常模糊的。尤其近两年,市场上有很多项目融资规模在几亿到几十亿人民币或者是几亿美金,但被投企业仍在亏损,投资阶段也还在VC阶段,但是规模已经到了PE规模。

国际市场上,我们发现大型VC基金越来越多,以前一千亿美金的创投基金我们闻所未闻,但现在他们横空出世,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了不少重要项目。

三、从地域分布上看。美国创投机构主要分布在西部硅谷、东部波斯顿,还有休斯顿、芝加哥等。同时,他们积极在全球进行布局,如以色列、欧洲、中国、印度。中国VC/PE有95%以上还是在国内进行投资,很少到海外布局。近两年,只有不到十家中资基金到美国做投资,由于今年中美贸易摩擦,特朗普政府对在美国进行高科技投资的中资基金限制很严。

VC/PE对一个国家的科技行业、科技产业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以美国为例,亚马逊、谷歌、苹果、Facebook、思科、甲骨文背后都是知名VC,在他们上市之后,又有PE基金加码,促进他们的不断成长,成为市值几千亿美金甚至上万亿美金的公司。美国创投协会统计,在美国有超过25%的企业或者是GDP20%背后的企业是VC和PE投资的,所以中国未来也会看到这个趋势。

四、从机构复合型发展看。美国创投PE上市成为一种趋势,头部企业像黑石、KKR、凯雷、橡树资本等都在过去十年走向资本市场。巴菲特哈撒韦公司是通过借壳重组上市,最后发展为市值五千亿美金的投资巨头,这是多元投资控股公司。黑石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上市,一上市就碰到金融危机,有一段时期很低迷,但是十年过去了,我们看到黑石管理资金从2007年不到1000亿美金发展到今天的4500亿美金,黑石1985年成立的时候,三个创始合伙人总共投了四十万美金的股本,到今天将近四百亿美金市值。

美国VC/PE分的并没有很细,黑石旗下的业务有创投、PE、二级市场基金、对冲基金、房地产基金、直投,直投投基础设施,这种复合型是未来中国基金业的发展方向。

国内VC/PE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看完美国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一下国内私募行业的特点,我们的差距和差异在哪儿?

首先,中国基金VC和PE数量多,规模较小,平均一家机构管理的资金在5个亿左右,单支基金的规模只有1.7亿人民币,产品种类比较少,类型也比较单一。

其次,我们资金的来源以个人和家族为主,期限比较短,缺乏长期资金的支持。长期基金为什么好?大家知道在中国互联网领域里最成功的两个投资一个是阿里,一个是腾讯。他能为投资人创造几千亿美金的股权增值,他们背后的得益者是长期资本。腾讯背后是南非上市公司MIH,阿里背后是软银,他们持有两家公司的期限超过二十年,获得回报超过两千亿美金,国内基金期限太短,很难投到BAT这样的项目。

在挑战方面,我们的引导基金落地难。这几年,国内地方投资平台和央企引导基金纷纷成立,基金的目标规模超过12万亿,有些基金规模达到千亿级,这些基金成立初衷非常好,配合产业国家基金政策,扶持地方新型产业,可是都面临落地困难的问题。

这些引导基金要求市场化的基金配比,引导基金出资额基本上在20%-40%,要求市场化基金配资60%-80%,而市场化基金募资又遇到困难,去年资管新规加上上市公司高质押率,让资金源头枯竭。另外民间很多资金被P2P分流,在过去三年P2P大概分流了6.7万亿,以互联网金融为外衣的P2P其实是对民间资金的伤害,6.7万亿里有很大一部分是投资人承担的风险,种种因素下,引导基金落地难,市场化基金望洋兴叹。

另外一个特点,BAT\TMD等互联网巨头的投资能力是非常雄厚的,但是他们的投资带有流量、品牌,用户特色,和市场化VC基金是不一样的。他们是很重要的一支力量,同时对市场化基金也是一种挑战和压力。这使得市场化基金必须抉择如何与BAT进行合作。

面对这些挑战,在这里我提几个不成熟的建议:

第一、为了解决市场化基金落地的问题,我们建议市场化母基金、产业基金、引导基金探索用专项委托的形式,选择有能力、历史退出成绩佳的专业机构管理基金,不用去配资,这支基金机构管理人可以出1%,母基金出99%,这样不用GP花太多时间在市场上寻找资金。

第二、我们鼓励同行们多和BAT在产业并购、联合投资方面多合作,现在我们投资的这些方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云计算、企业服务、智能出行、集成电路、本地生活等等都是互联网巨头关注的方向,我们可以和BAT进行联合投资。

第三、我们希望资本市场能够对创投PE更好的支持,今年年内要推出的科创板专注的方向是云计算、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生命科学、硬科技为特色的公司,上市标准和创投选择企业的标准重合,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借助科创板的东风,把创投行业的退出通道做的更加流畅,这样资金循环更加有效,循环回来的资金能够投资更多的科创企业。

信中利在过去一段时间投资的科创企业有很多已经上市了,也有一些企业将会备战科创板。希望在2019年和未来更长的时间中,能和我们的同行一起为中国创投行业做更大的贡献,帮助我们的行业更加健康、快速的成长,支持国家的经济转型升级,谢谢。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