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圈> 金融科技> 区块链> 文章页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是区块链在银行风险管理领域的佳应用场景

摘要:目前,区块链在银行领域已经开始尝试应用于一些场景,包括支付结算、贸易融资、征信辅助查询等。

来源:和讯 日期:2018-12-14 15:09

500778613_wx

目前,区块链在银行领域已经开始尝试应用于一些场景,包括支付结算、贸易融资、征信辅助查询等。未来,随着央行、国家金融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力度,若能从顶层配套设计制订区块链技术的指引及规范,区块链或有机会成为KYC、KYB、反洗钱等领域的技术标配,成为银行降低合规风险、监管风险的必备武器。

支付、清算、结算

支付、清算、结算是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在银行应用较为成熟的领域,特别是跨境支付结算、同业清算。在上述领域应用区块链,第一,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间的对账成本及解决争议的成本,从而显著提高业务的处理速度及效率;第二,应用区块链技术后无需第三方参与,即可实现端到端的价值结算,可以降低价值转移的成本,缩短清算、结算时间;第三,同业之间的支付、清算、结算一般遵循较强约束力的法律法规、行业惯例、内部约定,应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等特性,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减少人工干预,降低业务操作风险。

数字化资产登记

参考区块链的初始实现方式,部分银行同业也在探索对客户资产实施区块链应用。如在个人业务、信用卡服务等部门,运用区块链技术管理客户的积分、优惠券等;在公司金融、贸易融资领域,银行与签发机构合作将物权凭证,包括电子保单、仓单、提单等,形成可溯源、可追踪、不可篡改、流通性更强的数字化资产。资产实现数字化后,银行可以探索将更多手工流程转变为标准化、自动化处理。以贸易金融为例,当物权凭证实现数字化后,信用证就可变成带有区块链智能合约功能的贸易结算及融资工具,开证行接收到受益人电子交单,且满足相符一致的条件,即可通过智能合约触发自动化支付;受益人通过链上提交符合条件的电子单据并有贸易融资的需求,银行即可自动批出专项贸易融资授信额度。概括而言,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化资产,既为银行采取自动化处理带来便利,降低操作成本、欺诈风险及人工操作的成本和风险,也能为银行客户带来更快速、更便捷的体验。

总的来说,区块链在银行应用层面的运用,包括支付结算、数字资产等,其主要的实现方式为建立金融同业之间的联盟链,或在金融机构内部建立私有链,面向的领域为轻量级、多对手交易的场景,解决的痛点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空间广阔

从金融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是区块链在银行风险管理领域的最佳应用场景,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首先,信息是供应链金融风控的关键点。供应链金融的系统性、结构性的业务理念,决定了信息流是供应链金融风险把控的关键。如何获取真实、有效、全面的数据,既是供应链金融风控的基础,又是风控的难点。应用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可以为上述问题从信息来源端找出解决方案:通过区块链对端到端的信息数据实现透明化,所有参与方都通过一个去中心化的记账系统分享商流(合同、订单等)、物流(仓储、物流、运输等)信息。区块链技术犹如为金融机构与供应链参与方建立一个微信群聊,处于同一微信群的成员都可以看到相同的交易信息,且信息在每个参与方中记录储存,不可篡改。银行根据真实的贸易背景、实时产生的数据开展授信决策,加速资料数据收集、校验、评估的作业时间,提升决策的精确性和效率。

其次,供应链的系统风险管理、动态管理是供应链金融风控的着眼点,也是区别于传统信贷单一主体进行信用评估的特点之一。基于社会分工的理论产生了现代供应链,核心企业、供应商、经销商、分销商、终端用户、物流及仓储等众多参与主体共同构成了商品产、供、销的链条,不同的主体之间存在大量的、持续的交互协作,产生的信息分散地保存在各个环节及各自的系统内。如何从多个参与方中平行地、及时地、全面地获得数据并完成风控的交互操作,成为动态管理的难点。信息发布与获取的不平等、不及时、不共享造成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不利于银行了解、评估、分析供应链整体、系统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区块链技术是以“平等参与、数据共享、大规模协作”为初创理念的技术,天然地适合运用于供应链管理。借助区块链为供应链生态多元主体信息建立交互平台,使交易各方公开透明参与,形成完整、流畅、实时且可溯源的信息流,改善供应链信息互通与相互协作,从而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在此基础上,通过区块链赋予金融机构信息参与的角色,有助于金融机构了解供应链整体运行,有效判断及把控供应链的系统风险,增强金融供给效能。

最后,对供应链参与方的履约监控及约束,是保障供应链金融资产安全的重要防线。供应链金融是依附在真实交易上的金融方案设计,业务风险与交易参与方的履约环环相扣,紧密关联。以应收为例,买方是否按付款指令足额付款(履约),是融资回收的第一保障;若为核心企业提供风险缓释措施,在风险条件触发后,核心企业是否按指令进行回购、退款等风险补偿履约措施,直接影响融资是否产生不良。现行实际操作中,上述履约约束主要来源于“法律信任”、“合同信任”,但履约过程中可能存在法律争议,后期将增加处理时间及成本。引入区块链“智能合约”,将上述合同约定事项上链,使其变为自动触发与操作,引入“技术信任”弥补履约中的意外过程和主观违约可能,确保金融方案设计风控措施的效果,保障融资安全。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风控创新的实现路径

人才机制:建立“金融+区块链”的人才团队及机制

商业银行要在区块链领域探索、实操并落地,首先需要建立“金融+区块链”的人才团队,接受新的理念和科技,理解区块链技术的原理,熟悉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模式及特点、风控思维和方法。目前,能够把探索性的区块链前沿理论变成应用技术方面的人才较为短缺。因此,商业银行应结合银行自身的战略规划及探索目标,采用包括自主培养、第三方专业合作及第三方参与共建等形式,储备专业人才团队。

价值联盟:建立核心企业与银行的联盟链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前提为供应链上各参与方的数据需上链,有赖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与金融机构互信互惠,达成“产业+金融”协同做强供应链的价值共识,并由核心企业与银行主导共同建立联盟链。联盟链的建立与聚合,必须以提升价值为目的;联盟链的稳定及扩大,有赖于银行与供应链上下游客户共同创造价值、实现多赢。

循序渐进:以实例切入具体的业务及产品

银行应用区块链技术,不适合蜂拥而上,也不适合追求区块链应用的大而全,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试点、改良和总结,然后再进行推广。特别是应用前沿的金融科技优化风险管控,一方面,商业银行需改变风控思维上“只能对、不可错”的传统观念,允许容差与试错,在机制上给予创新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将业务实例应用到区块链,从局部的风控功能优化扩大至类型业务、产品的风控创新,找到适合商业银行自身规模、风险文化、风控体系的最佳实践。

延伸阅读1: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如何信用评级

供应链金融这一融资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为解决众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由于供应链金融业务是依托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间真实贸易背景开发的,这要求我们从新的视角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认识和评价。本文在分析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参照传统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初步构建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从而为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供应链金融概念

所谓供应链金融,就是供应链中实力较强的核心企业为其上游或者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融资担保,使得后者能够获得利率较低的银行贷款,从而消除供应链中的资金瓶颈,实现改善各方收益并控制风险的目的。供应链金融产品通常分为三类:应收类、预付类和存货类。应收类产品帮助上游企业将应收账款转换成现金或应付票据;预付类产品则帮助下游企业扩大了单次采购额,提高了采购能力,将本应即期支出的现金资产转换为短期借款或应付票据;现货质押是以企业的存货作为担保方式,换取流动性更强的现金资产。

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因素分析

(一)中小企业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中小企业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在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上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此类企业通常可由单个人或少数人提供资金组成,资产规模相对较小,技术、服务和产品比较单一,自有资本相对匮乏,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在经营上多半是由业主直接管理,管理者个人的信用观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用决策和信用履约。因此,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具有较高的不稳定性和个人相关性。

(二)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是区块链在银行风险管理领域的最佳应用场景

有别于传统银行信贷,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不仅涉及中小企业(融资方)和银行(贷款方),还有供应链关系及核心企业的担保行为。因此,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包括外部环境、中小企业素质、供应链关系状况、核心企业素质和融资项下资产状况等五个方面。

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

(一)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设置原则

⒈基于供应链进行整体信用评级

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评价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不再单独考虑中小企业本身,而是基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对供应链参与成员进行整体的信用评级。评级指标体系需要覆盖到影响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五大因素。

⒉弱化中小企业财务报表的依赖

由于中小企业财务数据往往存在失真情况,难以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现实状况。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尽量减少使用财务数据,选用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间真实贸易信息等从侧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⒊关注中小企业和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合作趋势

在有关中小企业发展前景分析中,弱化财务增长率指标,更多关注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合作紧密程度、核心企业对其依赖和支持力度等与企业发展潜力直接相关的因素。

(二)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设置原则,并参照传统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构建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框架如下图: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是区块链在银行风险管理领域的最佳应用场景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框架

⒈外部环境

目前,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环境中处于弱势地位,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其处于区域相关配套服务等都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行业景气度反映某一行业所处的状态或发展趋势。政府对中小企业支持度越高、行业景气度越高,企业的发展前景越好。因此,采用“宏观政策支持力度”和“行业景气度”两项定性指标对外部环境进行考量。

⒉中小企业素质

中小企业素质通过企业基本素质、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五个方面来衡量。由于中小企业管理者作为经营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者,掌握企业的发展方向,是决定组织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基本素质首先要考察管理者素质,其次是企业管理情况,“管理者素质”和“管理水平”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进行考量,其他四大财务指标均为定量指标。

⒊供应链关系状况

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理念是将单个企业置于与其主营业务相关的交易链条中考察。供应链上中小企业通过与核心企业的合作,中小企业经营稳定性和未来现金流得到保证。在对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时,供应链关系状况作为重要依据考虑在内,主要通过与核心企业的合作时间、合作频率、合作价值等三方面进行考量。

⒋核心企业素质

核心企业的素质反映了核心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和信用水平,有着较好素质的核心企业对整个供应链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主要通过对核心企业资信状况和运营状况两方面来考察。

⒌融资项下的资产状况

融资项下的资产是第二还款来源保障,能确保即使在债务违约的情况下,也可尽可能降低损失。融资项下的资产状况着重关注其变现价值和变现能力,主要通过质押物的变现能力、应收账款账期、应收账款坏账率三方面进行衡量,其中变现能力为定性指标,其他两项为定量指标。

(三)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根据相关文献,某大学教授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五大因素对供应链金融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影响程度进行推断,结论如下:

表2 供应链金融视觉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是区块链在银行风险管理领域的最佳应用场景

根据表2列示的影响程度可以计算出各大因素的权重,如“外部环境”权重=0.127/(0.127+0.473+0.579+0.276+0.377)≈7%,同样可得出“中小企业素质”、“ 供应链关系状况” 、“核心企业素质”和“ 融资项下的资产状况”权重分别为26%、15%、32%和20%.按惯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满分为100分,即可推算出各大因素的满分,初步形成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具体如表3:

表3 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是区块链在银行风险管理领域的最佳应用场景

结束语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更多考虑到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和融资项目的市场前景,淡化了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水平。本文基于对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确立了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设置原则,在设置原则的指导下,初步确立了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共有五大类,十二小类、共二十九项指标,涵盖了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的各个方面。同时,根据相关文献和前人研究得出的有关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结论,初步确立各项一级指标的权重。

今后,尚需进行深入研究,在实证和一定数据积累的基础上,确定各项细分指标的权重、参照值、计分方法或评分说明,逐步完善该指标体系,使评级结果更加客观地反映供应链金融下的中小企业信用状况,为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提供帮助。

延伸阅读2:3分钟读懂供应链金融与保理业务

何谓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指围绕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信用为依托,以真实交易为背景,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是基于真实的交易背景开展的金融活动,实质是帮助链内成员盘活流动资产,提供流动资金。

供应链金融最基础的模式有应收账款融资、预付款融资、动产质押融资三种模式。

供应链金融解决了什么问题?

供应链金融大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

供应链融资模式: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是区块链在银行风险管理领域的最佳应用场景

一、应收账款模式

上游的中小企业将核心企业给它的赊账凭证(对中小企业来说是应收账款)转让给金融机构融资,从而进行自身运营。若到还款期限,中小企业不能还款,则金融机构可凭应收账款向核心企业收款。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还款来源相当于从中小企业转为核心企业,即第一还款来源是核心企业,第二还款来源才是中小企业运营所获利润,这就大大降低了贷款风险。在这种模式下,帮助了中小企业完成融资问题,提高供应链资金统筹效率。

通常应收账款融资存在以下两种方式:

(1)保理。保理公司(拥有保理资质的供应链企业)从供应商或卖方处买入通常以发票、商票形式呈现的对债务人或买方的应收账款,同时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债务催收、销售分户账管理以及坏账担保等。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是区块链在银行风险管理领域的最佳应用场景

(2)保理池。一般指将一个或多个具有不同买方、不同期限以及不同金额的应收账款打包一次性转让给保理商,保理商再根据累计的应收账款情况进行融资放款。有效整合了零散的应收账款,同时免去多次保理服务的手续费用,有助于提高融资效率,但同时对保理商的风控体系提出更高要求,需对每笔应收款交易细节进行把控,避免坏账风险。

3月6日,国元证券发布公告称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国元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拟与国元农业保险、国元信托等出资人共同发起设立安徽徽元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暂定名,最终名称以工商登记为准,以下简称“徽元产业基金”)。公告显示,国元信托拟出资1亿元,占总认缴出资的18.18%,并拟作为徽源产业基金的有限合伙人。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是区块链在银行风险管理领域的最佳应用场景

二、预付款模式

下游的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上缴一定押金,并凭借核心企业的信用向金融机构贷款,所获贷款即可向核心企业进货。金融机构引入第三方监管企业(一般来说是物流企业)对核心企业的货物进行监管,根据中小企业上缴的押金数目和核心企业的信用等维度考量对中小企业发放对应数量的货物,即对中小企业只放货不给钱,当中小企业将对应货物卖出获得销售额,便可向银行申请下一阶段要卖的货物,以此循环,直到第三方监管公司的货物储存量为零,或者下游的中小企业不再提出进货需求。那么在这个模式中,如果中小企业跑路或丧失售卖能力,此时核心企业就必须承担货物回收的责任。

供应链金融中需要注意的风险环节

供应链金融在较完善的供应链网络中可通过紧密的合作关系,解决各环节资金问题,较大的缩短现金流量周期并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但如同一把“双刃剑”,在增加供应链企业运营效率的同时也对其经营产生一定的风险因素,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应注意以下风险:

(1)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对于已经发生的应收账款资料,应要求核心企业向资金提供方行出具应收账款单据证明等,审查应收账款的真实性。

(2)核心企业的支付能力。通过交叉核验的方法复核核心企业的收入真实性,确保其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保证其稳定的支付能力。

小结

因此,供应链金融产品的筛选必须围绕以上两个重点来进行,选择有经验的机构对底层资产与承担回购责任的核心企业进行深入尽调,是重中之重!

关注中国IDC圈官方微信:idc-quan 我们将定期推送IDC产业最新资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热点文章